那些“绑架”人的小程序

你访问了多少小程序?哪些愿意收藏,哪些会马上退出?
你运营过多少小程序?哪些活跃并带来高转化率,哪些鸦雀无声后悄悄死掉?
一、我的小程序
刚接手米筷运营工作,先研究了大量的小程序,电商、教育、O2O、餐饮、政务、企业...不知道不觉访问了几千个小程序。
很失望的是,太多只留电话、地址的“招牌式”小程序。也许是访问得多,还是发现了不少的“精品”。
但不想那些“僵尸”、“招牌”式小程序碍着眼,小编觉得是侮辱互联网、一个个成为数据垃圾。
也罢,索性把手点击列表左滑-“删除此使用记录将同时删除其数据”,“是”。
二、什么样的小程序流量高、转化高
并非所有的小程序都是一种无意义的消耗。一番清理后,那些不错的小程序渐渐露出了光芒,暖心且便捷。
1.政务类:
国务院小程序,时刻了解国家政策、在线服务。
12306出行小程序,铁道部火车票网上订票、查票,以前也用12306 App,1是经常忘记密码,2是经常卡顿并退出,小程序版还不错。
交管E服务小程序,可实时查询及办理交通违法。
国税速办税小程序,1.实现随时随地移动填单2.实现历史信息多次使用3.实现纳税服务提质增效。
2.电商类:
京东购物,大家基本熟悉。
小米Lite,为大家提供最新的小米商城、小米官网活动信息,以及产品信息。
拼多多,依赖小程序杀出血路的“爆款传奇”。
3.微信码类
乘车码,一种可用来乘坐交通工具、适用于多个交通场景的二维码。几年不坐公交,差点没法出行。
校园码,可以通过微信顶部小程序入口快捷唤起和校园卡卡面直接进入,不仅适用于校内门禁、签到等各种场景下身份验证,还能满足消费、缴费、充值、查询等线下线上支付需求。
4.餐饮类
海底捞,主要销售火锅底料、蘸料、自煮火锅、零食等产品。
功夫会,真功夫点餐。
麦当劳、肯德基等等。
其它分类的如携程、大众点评等就不一一罗列。
留下来的小程序无非分两类:
(1)大品牌、专业、口碑好。
(2)早期移动互联网(App)或传统互联网(网站)就运营不错的产品。
可见,好的小程序,跟人多不多没关系,跟付不付费也没关系。重要的是,带来的价值感足以让我们信任并传播。这也意味着品牌已经自带了流量了,跟App与小程序没有任何关系,走到哪里都有人跟着。
三、用什么方法引爆小程序
1.品牌
米筷之前文章就提过“小程序的本质是品牌之战”,品牌=认知+信任。
有一个人运营小程序长达5年,超过10000小时,公众号坐拥1000万粉丝,创造的品牌世人皆知,那产品是小程序、App、网站还是其它,这已经不重要了。
品牌为什么这么重要,是因为它们是小程序式流量的动力源。毫无疑问,这是一种优质、高效、更持续的流量获得方式。我们甚至认为,小程序的品牌是中国品牌未来最趋势性的升级方向。
2.互联网思维
米筷之前同时也写过“互联网新思维,教你如何打造小程序”,从业者、用户、业务逻辑、产品形态四个维度分析与思考。
不止这些,米筷之前文章写过“小程序定位”、“小程序设计,如何满足个性化需求”、“不要盲目依赖小程序,学会运营先行”等等都包含了大量的互联网思维及小程序设计思路。
如今日头条、拼多多、快手、陌陌,也都不是因为追随风口而取得成功,而是他们拥有自己的思维,是在坚持走自己的路,小程序、App、网站只不过是工具。
互联网创业的核心驱动永远不会变化:新的技术、新的模式和新的市场是市场前进的三大动力。
小程序就代表着新技术、新模式,这样的大的趋势是不可逆转,下沉市场、垂直市场和海外市场也是各界共识的机会所在,但即便看到这些,创业者也应该要有市场第一、需求第一、用户第一的思维。
小程序创业风口可以你可以说已死,但互联网创业永生,互联网思维永生。